若化学镀镍废液中的镍及大部分有机酸被沉淀除去后,废液中的COD达不到排放标准时,阀门化学镀镍,废液还需要进行深度处理,不锈钢件表面化学镀镍,在pH值大于9的条件下,通入Cl?,此时Cl2主要以CLO-的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若在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铜离子作为催化剂时,废液可以得到深度处理,COD很容易降低到(100mg/L)直接排放的标准。同时有机酸可以氧化为CO2和水,次磷酸盐和亚磷酸盐也容易氧化为磷酸盐,磷酸盐容易发生沉淀反应而除去。
化学镀镍以它优良的镀层性能,如硬度高,耐磨性和耐蚀性都很优异,越来越为生产厂家所接受。以中磷化学镀层为例,东莞化学镀镍,其镀层性能如下:
含磷量[ω(P)]6%~9%显微结构非晶态Ni-P合金,非磁性熔点860~880℃硬度镀态为450~550HV(45~48HRC) 热处理后为950~1050HV结合力钢或铝上结合强度为400MPa以上,大大高于电镀镍、铬内应力钢上内应力低于7MPa电阻率约为75μΩ·cm耐蚀性6~8μm可通过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24h9级连续盐雾试验
1953年布朗勒在美国《金属精饰》发表论文,介绍了化学沉积镍层的物理性质,指出那实际上是镍磷合金的共同沉积,因此所获得的镍层比普通镍要硬。
1954年,化学镀镍从只能在铁合金基体上沉积发展到可以在非铁系金属上沉积。
1955年,皮比斯丁在《金属精饰》上发表了在非金属上沉积化学镍的论文。预示在合成树脂、陶瓷、玻璃、木材等材料上也可以获得良好的镀层。只是由于结合力太差,没有能引起工业界的重视,延缓了这一技术的应用。
直到1958年才有工业化的化学镀镍用于实际生产。
1959年,威斯特发表了关于在碳上沉积化学镍的论文。但是直到1968年之前,化学镀镍工艺都是以高温型为主。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姬路工业大学的石桥知等对化学镀镍作了系统的研究,在日本《金属表面技术》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直到开发出常温型化学镀镍工艺。这一工艺在1968年开发成功,于1970年在日本《金属表面技术》期刊第21卷发表。
此后,化学镀镍在非金属电镀等工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由于它具有比化学镀铜更多的优点,尤其在非金属电镀方面,其优良的稳定性和镀层性能,使之在很多场合取代了化学镀铜。特别是在镀层的导电性和装饰性方面,都比化学镀铜要好。
姓名: | 王经理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5589506998 |
业务 QQ: | 1847773987 |
公司地址: | 山东省龙口市新嘉街道 |
电话: | 0535-8553399 |
传真: | 0535-8553399 |